来源: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盐田管理局发布时间:2022-12-15
202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生态环境局盐田管理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及区委区政府法治建设相关要求,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有力保障盐田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行政,取得一定成效。现将2022年度我局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2年度工作总结
(一)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务实推进单位法治建设。
1.坚持明确法治建设职责。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其他局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依法行政工作小组,确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主要抓,其他各部门协同抓”的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相关要求,并将法治建设工作列入局重点工作任务,明确责任科室、时间节点,确保法治建设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层层落实法治建设工作责任。
2.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一是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带头崇尚法律、敬畏法律,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法治环境。二是运用法律武器,利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全体工作人员主动将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行使职权时坚持依法办事,确保权力始终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执法全过程。三是聘用法律顾问,切实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遵循法治建设规律和法律顾问、律师工作特点,积极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制度,选用政治素质高、拥护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法律专业人才为我局提供法律咨询,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促进依法办事。
3.推动提升法治建设能力。我局结合工作实际,将依法行政工作与普法、学法等活动相结合,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等重点对象的普法教育。一是健全日常学法制度,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局领导班子和全局干部职工教育学习的重要内容,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生态环境保护法规等重要文件进行专题学习。截至12月9日,我局通过建立局长办公会(局党支部)中心组学法和领导干部集体学法等方式,共组织6场集中学法活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反有组织犯罪法》《深圳经济特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二是拓宽线上学法渠道,开启“指尖学法”新模式,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利用日常琐碎时间学习法律法规,例如通过法治教育网、广东省干部培训网络学院等线上学法途径,推动学法用法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不断提高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的能力。2022年度,我局执法人员线上途径学法总时长超500小时;三是落实考核评估制度,我局将学法工作纳入个人工作考核要求,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在2022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网络知识竞赛中,我局取得在全省199个县区中位列第16名,2名执法人员取得在全省2887名参赛选手中位列前100名的优异成绩,获得省生态环境厅的通报表扬。
(二)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狠抓落实辖区法治建设。
1.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强化对司法活动的制约监督,促进司法公正。一是强化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按照事前公开、事中公开及事后公开相关规定,主动公开执法机构职责、执法流程及执法人员等信息;依法履行“亮证执法”,在执法过程中主动向执法对象告知说明,展现执法流程规范化和制度化;秉承“谁获取谁公开、谁制作谁公开”和“公正、公平、合法”的原则,对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予以公开的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均按时限要求公开;二是执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运用执法文书制作、音像记录、电子数据采集等方式,对执法行为进行记录和归档,实现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三是贯彻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在重大行政执法案件作出决定前,由法制部门对其合法性、适当性进行审核并出具书面处理意见,形成未经法律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不得做出决定的内部监督制约制度。
2.切实做好行政执法风险防范。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一是依法实施行政执法,我局始终贯彻执行《广东省司法厅关于加强行政执法风险防范工作的指导意见》(粤司函〔2020〕563号)要求,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二是切实做到文明执法,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不断优化行政执法方式,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大力推行人性化执法、文明执法,切实做到用语文明规范,坚决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简单粗暴以及过度执法等问题;三是审慎办理敏感案件,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注重对社会反映强烈的重大执法案件的研判,坚决防止因执法不当引发突出问题,切实做到行政执法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治效果相统一。
3.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宣传教育。我局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引导辖区群众、企业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一是把握“着力点”,增强法治宣传的渗透力。面对大众抓共性实施广泛普法,重点围绕宪法、民法典等通用的法律法规开展普法宣传;面对企业抓分类实施专项普法,围绕应知应会的法律法规及企业涉及的污染源类型开展普法宣传,重点普及《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面对辖区高频次生态环境领域违法行为实施精准普法,结合盐田区实际,适当提高常见违法行为普法频次,切实提高普法工作精准性,实现普法效果最大化;二是找准“关注点”,提升法治宣传的吸引力。我局成立了一支以党员为首的普法志愿者队伍,在六五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大规模“摆摊式”普法,将普法宣传走进社区,为辖区居民普及他们所关注的生态环境领域法律法规,将“法治烟火气”飘进盐田区的千家万户,形成全民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三是形成“联系点”,增强法治宣传的聚合力。我局严格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积极推行“执法+普法”模式,把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贯穿于行政执法全过程,达到“执法一次、普法一类、教育一片”的效果。我局在机动车尾气检测、油烟监测、涉水面源污染整治、建筑施工工地噪声检查、无组织排放检测及油气回收设施等多项执法工作过程中同步向执法对象普及相关法律法规,截至12月9日,我局共开展48场普法活动,活动总参与人数超1500人。在盐田区委依法治区办举办的2022年盐田区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活动中,我局获得总成绩第三名。
(三)切实抓好各项生态环境工作,全面履行政府单位职责。
一是推动行政审批程序提质增效。我局积极推进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一次办、马上办”工作,全面推行全流程网上办理。经统计,已有12个行政许可事项纳入“网上办、一次办”事项,其中8个行政许可事项被纳入“马上办”事项,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严格控制在法定时限内。截至12月9日,我局共及时出具建设工程中午或者夜间施工作业行政许可决定647宗。
二是推进环境信用管理更加完善。我局按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依法开展环境信用评价工作。2022年,对8家企业开展环境信用评价,其中3家被评为环保诚信企业、5家被评为环保良好企业,我区无环保警示及不良的企业;有序开展环境信用修复工作,通过定期梳理辖区生态环境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严格审核出具信用修复佐证材料,协助企业修复环境失信信用信息,截至12月9日,我局共对3宗行政处罚案件出具信用修复意见。
三是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取得成效。我局根据《深圳市生态环境局2022年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方案》,持续推进辖区内涉及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筛查及核算工作。截至12月9日,已完成1宗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超标行政处罚案件办理工作,与赔偿义务人就非道路移动机械超标排放造成大气环境污染赔偿事项达成一致,并签署赔偿协议。该案件是我区第一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案件的顺利办理,为落实企业污染环境民事责任,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行政、民事和刑事“三位一体”监管体系作出积极探索,积累宝贵经验。
四是实施企业差异监管有的放矢。深入开展“利剑六号”专项执法行动,强化“零容忍”执法震慑,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截至12月9日,我局已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7宗,已下达处罚决定书25宗,已处罚金额88.8万,其中不予处罚2宗。同时,我局对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内6家企业通过在线监控、视频监控、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对守法企业实现“无事不扰”。
五是开展部门联合执法凝聚合力。积极联合区住房和建设局、区水务局、区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法;与区住房和建设局联合开展建筑废弃物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施工单位未经核准向施工场地外排放建筑废弃物或未按照核准内容处置建筑废弃物等违法行为;与盐田公安分局联合印发《盐田区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联合行动方案(2021-2023年)》,成立区级工作组,建立工作联络机制,严格按程序移交生态环境领域涉公安行政拘留及犯罪行为。
2022年度,我局按规范在“广东省污染源双随机抽查监管信息系统”按季度随机抽取执法人员与污染源匹配生成执法任务,累计抽取生成执法任务92家,截至12月9日,已完成执法检查任务88家,其余4家为第四季度双随机抽查任务,正在有序开展中。此外,我局通过市双随机平台向区级其他部门发出双随机执法邀请,2022年共开展双随机执法联合检查共3次,检查污染源5家;与区住房和建设局开展建筑废弃物专项执法行动2次,检查2家施工单位,有效保障辖区生态环境安全。
六是实现多领域监管执法攻坚克难。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我局持续开展涉水面源污染整治,截至12月9日,盐田区涉水面源污染整治共完成登记涉水面源对象2403个,完成排查2398个,发现问题293个,完成整改293个;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我局通过盐田区生态环境智慧监管系统,实现全区工业企业VOC废气、喷涂汽修废气、机动车尾气、建筑工地扬尘、道路扬尘等5个门类污染点源的“一网统管”。我局持续开展路检、用车大户入户检查、油气回收、检测机构检查、非道路移动机械抽检5项执法业务,截至12月9日,已完成在用车路检11755辆次,其中遥感检测完成10705辆次,超标率约7.6%;手工监测1050辆次,超标68辆次,下发《强制维护通知书》68份,督促车辆及时维修达标排放。监督检测非道路移动机械202台次,其中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122台次,超标机械6台次,均立案做进一步处理;企业非道路移动机械80台次,无超标机械;在噪声污染防治方面,我局针对在噪声领域信访投诉占比超60%的建筑施工噪声投诉,深入开展“绿色工地”创建,扩大绿色工地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噪声、扬尘、废水等全方位的污染防治典型示范,为全区建设工程项目树立标杆,打造“头羊效应”;在固体废物方面,我局制定《2022年盐田区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帮扶工作方案》,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辖区30家重点监管企业开展环保污染治理设施安全管理及危险废物规范化技术评估帮扶工作,全面深入排查和整治辖区重点企业环保污染防治设施及危险废物收运、贮存、利用、处置方面的不足,以及存在的环境风险安全隐患,及时指导企业做好整改,共计发现82处隐患,所有隐患问题均督促企业限期完成整改。
(四)稳步开展各类惠企助企工作,优化提升辖区营商环境。
一是出台惠企纾困及精准帮扶政策。4月8日,我局发布《关于生态环境领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三优一建”惠企纾困的若干措施》,提出优化行政服务、优化执法行为、优化服务渠道,以及建立“双碳”示范引领品牌四个方面16项综合性举措,对辖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纾困的精准帮扶;二是完善领导帮扶及案前审议制度。我局制定《盐田区生态环境领域领导挂点帮扶工作方案》,逐个企业列出问题清单,突出落实关键问题,制定解决办法,明确具体责任人,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利用“案前审议”机制贯彻落实包容审慎监管,对轻微违法行为采用“免罚减罚”和执法“观察期”等措施,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共同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行政执法方式仍有优化空间。一是科技运用水平有待提升,我局现有人员在运用科技执法、利用高端技术装备开展溯源执法、精准执法等方面的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二是执法查处手段较为传统,非现场执法查处案件数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人员配置矛盾较为突出,受机构编制总数影响,我局一线持证执法员数量存在不足的情况。
(二)综合执法力度仍有进步可能。生态环境执法力量调度涉及市、区、街道多,层执法,执法形式、方式涉及到各部门联勤联合和跨市联合,随着执法强度、精准度的标准越来越高,在调度执法力量、把握执法尺度、明确政策规范、明晰“两法”衔接等方面,要做好统筹、组织、协调,目前我区执法队伍建设在这一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法治宣传效果仍有改进余地。受制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局生态普法教育宣传基地工作建设进度滞后,目前普法形式大多为流动式普法,普法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存在一定限制,仍需进一步发挥“融媒体”的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普法宣传效果。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对照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各项要求,严格依法行政,完成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完成规范性文件、重大执法决定、重大决策等的内部合法性审核及相关备案工作,完善依法行政的相关制度建设等工作。
二是继续加强与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公安、街道等部门的部门联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形成执法合力,提升辖区生态环境执法效能。
三是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相关工作。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生态普法工作时,择机择时在辖区企业、工业园区等处设置辖区生态普法教育宣传基地。探索利用新媒体切实提升普法效果,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多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全民普法新格局。根据区域环境治理工作要点,邀请环保专家对各类污染源企业免费提供咨询服务,精准进行业务指导,同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环保主任制度,充分提升企业内部人员环保素养及法治素养。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盐田管理局
2022年12月9日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